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的应用物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是由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首批援建的物理教学实验室发展起来的,当时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物理实验仪器,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实验教学发展基础。在老一代物理学家洪晶先生领导下,应用物理专业实验教学形成了管理规范、规格严格、作风严谨的教学作风。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着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强基计划、中俄班)、核物理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基础物理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先导实验和专业探索实验等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学校物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4年获得黑龙江省先进实验室称号;1997年成为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99年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重点建设的教育部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四个实验教学中心之一,并连续得到“985”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这些建设项目的开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物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室建设,促进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的快速发展。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率先在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上实行了“全面开放、多层次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学成果获得2000年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改革经验在2001年全国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上作了大会经验介绍。2000年应用物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心通过黑龙江省首批“双基”实验室评估。2003年物理实验课程成为黑龙江省精品课程,2007年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成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5年通过工业与信息化部部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2012年《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5年新形态的《物理实验》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20年《大学物理实验》教材(第三版)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学院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光学、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特色研究方向,光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设有非线性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凝聚态科学与技术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微光学与光子学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在应用物理专业实验教学上,依托于物理学院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良好实验资源和强大科研实力,自2003年开始,在国家“211”工程、“985”三期和“国防特色学科”项目的支持下,增建了“微光学与光子技术”、“光学信息处理”、“红外激光雷达”、“凝聚态科学与技术”、“核物理与和核电子测量”等实验研究平台,这些平台成为应用物理专业学生开展综合实验、创新研修、课程设计、学术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毕业论文研究等的重要实验基地。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有教学实验面积3143平方米,设备总台套数3620,设备总值1685万,设备完好率100%,第一课堂开设实验中有:基础实验42个、专业基础实验19个、专业先导实验60余个,专业探索实验课题100余个。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教学队伍整体学历高、素质强。在43名教师中,包括28名固定专职教师,15名流动兼职教师。教师队伍中,有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端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8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3人),占比88.3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占比97.67%;同时承担理论课授课任务的教师33人,占比76.74%;承担科研任务的教师34人,占比79.07%。固定专职教师全部参与第一课堂的实验课教学工作,流动兼职教师主要担负指导本科生第二课堂的科技创新活动。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为应用物理学(强基计划、中俄班)、核物理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学生平均每年开设18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总数189个。依托课程建设成果,中心针对全校非物理类专业构建了3个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五年为全校1.5万余名本科生开设实验课程6门,实验项目总数65个,共计75万余人学时。